当前位置: 主页 > 校院概况 > 历史沿革

     座落在祖国西北边陲天山脚下的乌鲁术齐,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,就在这座美丽而又年青的边城。这所党校的前身,是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地方干部训练班。一九五零年三月创立后,在分局和自治区党委的领导关怀下,已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,培养了三万多各民族干部,走过了四十年的光荣历程。
    党校事业的起步和发展,总是同历史和党的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。人们不会忘记一九四九年那万众欢腾,庆祝解放的日子.人民解放军在三区革命武装力量配合下进驻新疆,新疆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转折,新疆的和平解放.永远结束了民族压迫的历史,开始了一个民族平等、团结、友爱的新时代。但是新疆人民还受着各民族内部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,经济落后,人民生活十分困苦。因此,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有步骤地实行社会民主改革,摧毁封建制度。建设民主、自由、团结、繁荣和幸福的社会主义新新疆,便是党和各族人民的迫切任务。
    在多民族地区实现这一伟大任务,必须首先培养干部。当时,毛泽东主席指示包括新疆在内的西北各地区,都应当举办地方干部训练班或干部学校。他强调指出:"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,完全弧立民族反动派,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。根据中央的指示,直属中共新疆分局的地方干部训练班,在分局和王震同志的领导下.经过短期筹备,在一九五零三月成立了。新疆党校,就是在这历史重大转折的时刻,适应党的斗争任务的需要而创建和发展起来。
    分局地干班的创立,是新疆党校历史的开始,半年后,它扩大了办学规模,改名为分局干部学校。地干班、分局干校,都是带有党校性质的干部学校,是党校的初建时期。根据分局和王震同志的指示,地干班和分局干校的主要任务,是适应新疆广大劳苦大众解放斗争的要求,吸收各民族青年学习马列主义基础知识和党的现行政策,培养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,掌握党的政策,密切联系群众,忠诚于各族人民利益的干部。同时,从土改需要和新疆发展着想。培养一批转入地方的军队干部,从事地方党政群工作。
    学校初建时,工作人员仅十五人,没有专职教员,分局规定:分局书记和各位委员均应到地干班担任讲课。地干班主任由分局第二书记徐立清兼任,刘时平、贾合达·巴里可夫任副主任。
    一九五零年三月二十一日,地干班第一期开学,来自十二个民族的三百多名学员.满怀激动和喜悦.投入了紧张的学习生活。他们在写给毛主席的信中说,能在共产党的培养下成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。
    四月一日,地于班隆重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。王震到会作了《做一个忠诚老实的为人民服务的干部》的讲话,为各族青年指引了一条光辉的人生道路。
    各民族青年在这里边学习、边参加民主改革社会实践,接受革命人生观和党的政策的教育。学习期间,他们中三分之一的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其余大都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。半年后,迅速走上了减租反霸斗争的前线。
    一九五零年秋季,地干班改名分局干部学校,分局第三书记张邦英兼任校长。学校每期招生人数达到一千余人。 当时的学习,生活条件是艰苦的,但大家的情绪又是板其热烈、高涨的。
    冬去春来,一批又一批来自天山南北的各民族青年,在这所革命干部的摇篮里成长,走上了为人民服务的岗位。其中,许多人后来成为新疆各条战线的领导者。 一批来自人民解放军的干部、战士,在这里学习了理论、文化知识,担负起了地方党政领导工作。来自全疆的中学校长和部分老师们,经过这里学习,在各地开拓和发展了新的文化教育事业。一批从军队,地方选拔的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干部,进入了分局干校政治理论班.开始了长期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学习,后来,他们中多数人成了自治区党校,各地州党干校和宣传部门的理论工作骨干。 据统计,一九五零年三月至一九五三年,地干班和分局干校共培养各民族干部五千零二十人。 他们在校时,在紧张学习的同时,自己动手,采石盖房,在解放军同志帮助下修建土平房五百余间,这些房屋,随着党校的发展,如今大多已不存在了。但是党校的早期建设,凝结着他们辛勤的汗水。他们的勤奋精神,给党校同志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。
    一九五四年,新疆党校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。随着土地改革在全疆胜利结束。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不断壮大,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提到党和政府的工作日程,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王恩茂同志提出:"新疆分局就有可能和必要成立党校。就有必要和可能改分局干校为党校,培养党的干部,为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在民族工作方面的总任务而努力。"报据分局的决定,新疆分局干部学校,于一九五四年一月改为分局党校。学校任务转为轮训在职党员干部。
    四月十日,分局党校第-期少数民族干部轮训班和汉族工农干部文化班开学。六百余名经过革命战争,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锻练的各民族新、老干部。成为党校成立后的第-批学员。分局党校成立时,张邦英仍兼校长,刘时平任副校长。他们离开新疆后。由分局第三书记赛福鼎·艾则孜兼任校长,郭达、彭一民先后担任主持工作副校长。 彭一民同志回忆说:"自治区党校自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八年,是初级党校时期。培训对象主要是在职的县委委员,区委书记和相当这一级的党员干部。当时分局指示党校,要向他们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,党的政策和文化知识的教育,已逐步从根本上克服中下级干部理论及文化水平均低的弱点。同时又指示:新疆党校不是一般地区的党校,是个多民族地区的党校,又是在过渡时期办党校,应当教育干部深刻理解党的路线,方针,政策,保证它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现。那时,我们就是以此为任务和方针,来开展教学和发展党校建设的。" 初级党校时期,是党校教育和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时期。党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,政治经济学,中共党史,政治理论教研室,在原综合教研室的基础上相继建立,来自全疆各地的三千多名基层党政领导干部,这一时期在党校学习了理论和文化知识。新礼堂的竣工,结束了学员在露天操场听课的历史。办公楼,学员楼相继落成,学校面貌焕然一新,初级党校时期,也是新疆党校努力实现向中级党校过渡的准备时期。
    一九五七年前后,随着国家建设全面展开,提高党的高、中级干部的理论素质和领导能力,已更为重要和迫切了。 这时,自治区党委根据中央的决定,多次指示区党校,积极创造条件,实现向中级党校过渡,同时决定李静轩同志任党校党委书记、副校长,主持日常工作。
    在边疆民族地区建设中级党校是光荣而又艰巨的,但是得到了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关怀和重视。当时,毛主席曾指示中央党校给新疆派干部,尤其是经过中央党校培养的少数民族理论干部,加强新疆党校的教学力量,王恩茂同志关心党校的建设和发展。他多次主持区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党校工作。作出了指示和决定。
    在中央和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,自治区党校在建设中级党校过程中,取得了显著的成绩。民汉族教师由初级党校时的十多名增加到六十多名,办学条件得到了进-步改善,因此,自治区党委于一九五九年二月,作出了自治区党校转为中级党校的决定,同年九月五日,党校第一期中级干部轮训班和马列主义师资班隆重开学,成为区党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要转折。
    中级党校建立后,区党校教育和建设有了新的发展。学校执行了"学习硬论、提高认识,联系实际、增强党性"的十六字方针,以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教育武装各族干部。这一时期,来党校学习的地方、军队县团级以上干部。仅据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三年举办的三级干部轮训班统计,就达-千九百余人。此外,还有大批组织、宣传、统战、监察、青年、机要、翻译干部。在这里接受了理论和业务训练。
    三年困难时期,学校创办好农场,牧场,保证了广大学工人员的生活和身体健康。但是,-九六六年发生的"文化大革命"使党校的事业受到了严重的挫折和摧残。林彪、"四人帮"反党集团成员康生指名攻击新疆党校,党校一大批干部被揪斗、批判。教师和干部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或农村劳动,办公楼人去楼空。许多同志在回忆过去、思考未来,他们对党的事业的信心并没有泯灭;许多人在紧张的劳动、工作之余,仍在刻苦地攻读马列、毛泽东著作。他们相信党会前进,国家会前进,党校复校的那一天终会到来。
    "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"。在我们党一举粉碎"四人帮"反革命集团,结束了十年动乱之后,自治区党校终于在-九七七年九月复校。这所学校,又走上了马列主义。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,开始了历史上又一个明媚灿烂的春天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,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,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向。党校的全体教师和干部精神振奋,积极投入了以拨乱反正为主要内容,大规模轮训各族干部的新的历史阶段。复校后的第一阶段,当时自治区负责人赛福鼎,艾则孜、汪锋曾先后兼任党校校长, 司马义·艾买提、陆学斌曾兼任第一副校长;张迈元、白天民、张建国,孙鹰、黄蒲凌等先后任主持工作副校长。
    一九八一年十月,王恩茂同志重返新疆工作后,对党校的建设发展,给予了亲切关怀。张迈远同志回忆当时的情况 说:我是-九七七年到区党校工作的。那时粉碎了"四人帮",全党正面临着拨乱反正的严重任务。在这历史转折的关头,党中央及时作出了《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》。要求我们不但要把党校办成捍卫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的坚强阵地,而且要把党校办成发扬光大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模范。不久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,这次会议决定,全党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,自治区党校复校后.就是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开展了轮训干部工作的。 四月十日,分局党校第-期少数民族干部轮训班和汉族工农干部文化班开学。六百余名经过革命战争,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锻练的各民族新、老干部。成为党校成立后的第-批学员。分局党校成立时,张邦英仍兼校长,刘时平任副校长。他们离开新疆后。由分局第三书记赛福鼎·艾则孜兼任校长,郭达、彭一民先后担任主持工作副校长。 彭一民同志回忆说:"自治区党校自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八年,是初级党校时期。培训对象主要是在职的县委委员,区委书记和相当这一级的党员干部。当时分局指示党校,要向他们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,党的政策和文化知识的教育,已逐步从根本上克服中下级干部理论及文化水平均低的弱点。同时又指示:新疆党校不是一般地区的党校,是个多民族地区的党校,又是在过渡时期办党校,应当教育干部深刻理解党的路线,方针,政策,保证它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现。那时,我们就是以此为任务和方针,来开展教学和发展党校建设的。" 初级党校时期,是党校教育和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时期。党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,政治经济学,中共党史,政治理论教研室,在原综合教研室的基础上相继建立,来自全疆各地的三千多名基层党政领导干部,这一时期在党校学习了理论和文化知识。新礼堂的竣工,结束了学员在露天操场听课的历史。办公楼,学员楼相继落成,学校面貌焕然一新,初级党校时期,也是新疆党校努力实现向中级党校过渡的准备时期。
    一九五七年前后,随着国家建设全面展开,提高党的高、中级干部的理论素质和领导能力,已更为重要和迫切了。 这时,自治区党委根据中央的决定,多次指示区党校,积极创造条件,实现向中级党校过渡,同时决定李静轩同志任党校党委书记、副校长,主持日常工作。
    在边疆民族地区建设中级党校是光荣而又艰巨的,但是得到了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关怀和重视。当时,毛主席曾指示中央党校给新疆派干部,尤其是经过中央党校培养的少数民族理论干部,加强新疆党校的教学力量,王恩茂同志关心党校的建设和发展。他多次主持区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党校工作。作出了指示和决定。
    在中央和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,自治区党校在建设中级党校过程中,取得了显著的成绩。民汉族教师由初级党校时的十多名增加到六十多名,办学条件得到了进-步改善,因此,自治区党委于一九五九年二月,作出了自治区党校转为中级党校的决定,同年九月五日,党校第一期中级干部轮训班和马列主义师资班隆重开学,成为区党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要转折。
    中级党校建立后,区党校教育和建设有了新的发展。学校执行了"学习硬论、提高认识,联系实际、增强党性"的十六字方针,以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教育武装各族干部。这一时期,来党校学习的地方、军队县团级以上干部。仅据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三年举办的三级干部轮训班统计,就达-千九百余人。此外,还有大批组织、宣传、统战、监察、青年、机要、翻译干部。在这里接受了理论和业务训练。
    三年困难时期,学校创办好农场,牧场,保证了广大学工人员的生活和身体健康。但是,-九六六年发生的"文化大革命"使党校的事业受到了严重的挫折和摧残。林彪、"四人帮"反党集团成员康生指名攻击新疆党校,党校一大批干部被揪斗、批判。教师和干部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或农村劳动,办公楼人去楼空。许多同志在回忆过去、思考未来,他们对党的事业的信心并没有泯灭;许多人在紧张的劳动、工作之余,仍在刻苦地攻读马列、毛泽东著作。他们相信党会前进,国家会前进,党校复校的那一天终会到来。
    "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"。在我们党一举粉碎"四人帮"反革命集团,结束了十年动乱之后,自治区党校终于在-九七七年九月复校。这所学校,又走上了马列主义。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,开始了历史上又一个明媚灿烂的春天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,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,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向。党校的全体教师和干部精神振奋,积极投入了以拨乱反正为主要内容,大规模轮训各族干部的新的历史阶段。复校后的第一阶段,当时自治区负责人赛福鼎,艾则孜、汪锋曾先后兼任党校校长, 司马义·艾买提、陆学斌曾兼任第一副校长;张迈元、白天民、张建国,孙鹰、黄蒲凌等先后任主持工作副校长。
    一九八一年十月,王恩茂同志重返新疆工作后,对党校的建设发展,给予了亲切关怀。张迈远同志回忆当时的情况 说:我是-九七七年到区党校工作的。那时粉碎了"四人帮",全党正面临着拨乱反正的严重任务。在这历史转折的关头,党中央及时作出了《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》。要求我们不但要把党校办成捍卫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的坚强阵地,而且要把党校办成发扬光大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模范。不久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,这次会议决定,全党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,自治区党校复校后.就是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开展了轮训干部工作的。
    四月十日,分局党校第-期少数民族干部轮训班和汉族工农干部文化班开学。六百余名经过革命战争,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锻练的各民族新、老干部。成为党校成立后的第-批学员。分局党校成立时,张邦英仍兼校长,刘时平任副校长。他们离开新疆后。由分局第三书记赛福鼎·艾则孜兼任校长,郭达、彭一民先后担任主持工作副校长。 彭一民同志回忆说:"自治区党校自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八年,是初级党校时期。培训对象主要是在职的县委委员,区委书记和相当这一级的党员干部。当时分局指示党校,要向他们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,党的政策和文化知识的教育,已逐步从根本上克服中下级干部理论及文化水平均低的弱点。同时又指示:新疆党校不是一般地区的党校,是个多民族地区的党校,又是在过渡时期办党校,应当教育干部深刻理解党的路线,方针,政策,保证它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现。那时,我们就是以此为任务和方针,来开展教学和发展党校建设的。" 初级党校时期,是党校教育和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时期。党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,政治经济学,中共党史,政治理论教研室,在原综合教研室的基础上相继建立,来自全疆各地的三千多名基层党政领导干部,这一时期在党校学习了理论和文化知识。新礼堂的竣工,结束了学员在露天操场听课的历史。办公楼,学员楼相继落成,学校面貌焕然一新,初级党校时期,也是新疆党校努力实现向中级党校过渡的准备时期。
    一九五七年前后,随着国家建设全面展开,提高党的高、中级干部的理论素质和领导能力,已更为重要和迫切了。 这时,自治区党委根据中央的决定,多次指示区党校,积极创造条件,实现向中级党校过渡,同时决定李静轩同志任党校党委书记、副校长,主持日常工作。
    在边疆民族地区建设中级党校是光荣而又艰巨的,但是得到了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关怀和重视。当时,毛主席曾指示中央党校给新疆派干部,尤其是经过中央党校培养的少数民族理论干部,加强新疆党校的教学力量,王恩茂同志关心党校的建设和发展。他多次主持区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党校工作。作出了指示和决定。
    在中央和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,自治区党校在建设中级党校过程中,取得了显著的成绩。民汉族教师由初级党校时的十多名增加到六十多名,办学条件得到了进-步改善,因此,自治区党委于一九五九年二月,作出了自治区党校转为中级党校的决定,同年九月五日,党校第一期中级干部轮训班和马列主义师资班隆重开学,成为区党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要转折。
    中级党校建立后,区党校教育和建设有了新的发展。学校执行了"学习硬论、提高认识,联系实际、增强党性"的十六字方针,以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教育武装各族干部。这一时期,来党校学习的地方、军队县团级以上干部。仅据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三年举办的三级干部轮训班统计,就达-千九百余人。此外,还有大批组织、宣传、统战、监察、青年、机要、翻译干部。在这里接受了理论和业务训练。
    三年困难时期,学校创办好农场,牧场,保证了广大学工人员的生活和身体健康。但是,-九六六年发生的"文化大革命"使党校的事业受到了严重的挫折和摧残。林彪、"四人帮"反党集团成员康生指名攻击新疆党校,党校一大批干部被揪斗、批判。教师和干部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或农村劳动,办公楼人去楼空。许多同志在回忆过去、思考未来,他们对党的事业的信心并没有泯灭;许多人在紧张的劳动、工作之余,仍在刻苦地攻读马列、毛泽东著作。他们相信党会前进,国家会前进,党校复校的那一天终会到来。
    "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"。在我们党一举粉碎"四人帮"反革命集团,结束了十年动乱之后,自治区党校终于在-九七七年九月复校。这所学校,又走上了马列主义。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,开始了历史上又一个明媚灿烂的春天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,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,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向。党校的全体教师和干部精神振奋,积极投入了以拨乱反正为主要内容,大规模轮训各族干部的新的历史阶段。复校后的第一阶段,当时自治区负责人赛福鼎,艾则孜、汪锋曾先后兼任党校校长, 司马义·艾买提、陆学斌曾兼任第一副校长;张迈元、白天民、张建国,孙鹰、黄蒲凌等先后任主持工作副校长。
    一九八一年十月,王恩茂同志重返新疆工作后,对党校的建设发展,给予了亲切关怀。张迈远同志回忆当时的情况 说:我是-九七七年到区党校工作的。那时粉碎了"四人帮",全党正面临着拨乱反正的严重任务。在这历史转折的关头,党中央及时作出了《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》。要求我们不但要把党校办成捍卫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的坚强阵地,而且要把党校办成发扬光大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模范。不久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,这次会议决定,全党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,自治区党校复校后.就是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开展了轮训干部工作的。